
五省穿越游记(一):人生,是不能重来的旅程
题记:踏过万水千山,看过灯红酒绿,尝过食不知味,试过夜不能寐,方知生活真意。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成长、求学、工作、婚姻,无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带来一系列苦恼与困顿。四者有一二圆满,大部分人已感满足。但人久困于城市的喧嚣之中,就会向往大自然的洒脱之境。
于是,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开始了一段自驾穿越之旅。
–01-
放生与杀生的争锋
自驾游的乐趣在于,主动权在自己手中,不用急匆匆赶路。兴之所至,我们可以沿着蜿蜒的小路进去,只为看唯美的风景。
第一站到广西,这里的山色秀丽清新,呈现一片田园风光,甘蔗林还初初长成,一片蔚然之态。
▼ 田园风光▼

到中越边境时,路上设有关卡,边防警察查身份证。车窗打开时,一只马蜂误闯了进来。它在驾驶室的玻璃前横冲直撞,几经来回。明明就是路,怎么老碰壁呢?没找到合适的出口啊,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正路。
领队挥手赶它,牠不为所动,任性地按自己的方式飞舞。我见状,递了一张棉柔巾过去。一会儿,牠终于被裹着弄出窗外了。
领队对我说:“若不是你坐在我后座,我都要灭掉牠了。”
我回应:“谢谢你,牠会感恩你放牠一条生路的。”
▼ 误闯的马蜂 ▼

好在平时宣扬了佛教“不杀生而行放生”的教义,领队也通情达理,没有粗暴灭之,马蜂逃过一劫。
“我虽未学佛,但依然尊重队友学佛的信仰。”这是我从领队身上体会到的。
尊重、理解与包容,是可贵的品质,往往会拉近人心。用包容的心去看待彼此的不同,气氛也会逐渐融洽。若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想要改变他人,只会引发抵触与反感。原来,善良与善巧是可以并进的!
–02-
未领略大理的 “风花雪月”,意外先到了
“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四处著名景点,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下关是一个地名,苍山洱海之间的风源主要来自这里。上关也是地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再加上经夏不消的苍山雪,以及随波飘荡的洱海月,这四景成了大理的四张“名片”。
抵达大理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先见识了一轮“洱海月”。大家还相约第二天清晨去看日出,拍摄美景。
▼ 洱海 ▼

凌晨三四点,睡得正迷糊。耳边传来一阵又一阵低沉的滋滋声,后来才知道是队友大凌来电话了。室友阿虹接完电话,就急匆匆收东西。询问之下,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大凌的哥哥去世了!阿虹是大凌的至交好友,两人要一起返家吊唁。
前一天,在车上,大凌还问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生命的终极问题,饱含深意。我就从学佛修行人的角度说,人活着是为了学好佛法,了生脱死,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又从自觉觉他等方面阐述了一番。
他还问我,真的有极乐世界吗?我说当然有,那是净土,只有幸福没有痛苦,只有和平祥乐,没有纷争烦恼。他听了,陷入了深思。
后来,我才知道,大凌有个长年卧床的哥哥,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大凌哥哥曾是IT精英,家庭和美,子女乖顺。自从生了病,整个家便蒙上了阴影。大凌哥哥中年撒手人寰,留下一对儿女尚且年幼,家中长辈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想有多么沉重和悲痛。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谁也不知道。陶渊明诗有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生之年,珍惜生命,爱护家人,学好佛法,早日掌控自己的生死吧。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送走了折返的伙伴,其他人的旅程仍然继续。
–03-
绝处逢生的险与美
进入四川境内,座座巍峨大山,处处风光旖旎。但是,我们也切身体会了什么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盘山道路从山脚到山顶螺旋式上升,山脚到山顶温度相差十几度,海拔高处达4000多米。一会儿在山脚,一两个小时后,可能就到了云端之上。
▼ 连绵的山 ▼

路的一旁是悬崖峭壁,一旁紧挨着山石。更险峻的是,有些路段,就是泥路,更加深了行路难的程度。一着不慎,车都可能翻落。
▼ 悬崖峭壁 ▼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持念“救度母心咒”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我曾问领队:“遇到危险路段会不会害怕?”
他回答:“不怕,因为有足够的越野经验应对困难。”
确实,他发挥了十足的自信、谋略与机智,如何过弯道,如何防落石,主驾和副驾如何配合等等。他带我们走寻常人未曾走过的路,遭寻常人不遭的罪,也看寻常人不曾见的景。
▼ 五色经幡 ▼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每逢垭口(两山顶之间较低的部分),风特别大,基本都有佛教徒布置的五色经幡。那一阵阵的簌簌声,让人忍不住思考一个千年古题: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
五省穿越游记(二):人生,有许多不期而遇的惊喜
红尘是一场苦行的修炼,旅行是一场久违的寻觅。
本篇紧接《五省穿越游记(一)》,记录的是在四川、西藏与青海发生的自驾旅行故事,也是本次旅程的亮点。
1 彝族大哥的纯与诚

我们翻越了一座又一座伟岸的大山。山上依然不乏经幡与白塔,经过木里藏族自治县,佛教信仰已然浓厚。
路上又遇到几匹马,嫌我们挡路了,丝毫不避让车辆。等左边的马走到了右边,一家几口相聚了,车才行驶出去。山间行驶了九个多小时,天黑后,我们才找到一处山坡空地露营。
亮上灯,拿出厨具出来做饭。没过几分钟,两个村民看到灯光,骑着摩托车过来查看。没成想,一聊之下特别投缘。他们说自己是彝族人,本村还有苗、藏、汉族人,因为彼此都通婚了,所以并不排斥外族人。彝族大哥提醒我们注意用火安全,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晚饭。婉拒之下,他们告诉我们附近没有狼,民风也很淳朴,安心休息。我们见对方如此善意,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送了对方本地没有的礼物。临走前,彝族大哥热忱邀请我们第二天早上去他家里,喝酥油茶。

我以为到家里喝茶只是顺口说的客气话,没成想第二天一大早,彝族大哥就来到了我们的帐篷外。把我们领到家后,他亲自为我们煮酥油茶,还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彝族大哥非常淳朴,直言不讳地说:“到主人家做客,喝酥油茶要连喝三碗,要么就不喝。若客人只喝一碗,那是看不起主人,只喝两碗是对主人不尊重,连喝三碗主人客人都高兴……”
我们听了,异口同声说:“一定喝三碗!”
热腾腾的酥油茶,弥漫着醇香,咸中带甜非常好喝!彝族大哥好客极了,又挽留我们吃中饭,拿出自制药酒,两大块腊肉出来待客,临走还打包了一份给我们。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奇妙,友爱对待他人,收获的也是友爱。彝族大哥因查看陌生灯光而来,我们友好介绍自己,并赠以礼物。他也回馈了我们最大的热忱,彼此间结下了一份善缘。”
2雪山上的迷与困

几天后,进入西藏,海拔一直上升。我们走了一段318国道,见到很多骑行者、徒步者,还有磕长头礼拜的行人。他们的目的地是拉萨吧,那是许多人心中的圣地。转道察芒公路后,车辆和行人都稀少了,我们也放松了心情,欣赏起窗外的风景。
低垂的蓝天,堆叠的白云,洁白的雪山,丰硕的草地,散漫的牛羊。真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唯美画面。

牦牛和山羊的爬山能力可见一斑。我们在一处山脚停留时,瞥见临近山顶的位置,山羊在那儿吃草,那座山倾斜度大概有六七十度,很陡。为了吃个草,也不容易啊。真是羊有羊道,不可小觑。只是我还在纳闷,这群山羊爬了多久才上去的?
海拔4200米,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临界点,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比如头晕头痛,胸闷气短,严重者还会休克。为预防高原反应,我们的一切动作都要慢下来,无论走路、说话,还是饮食。但稍微动作幅度一大,就会喘气。对于我这个走路快的人来说,可真是老费劲了,看到白塔或是经幡都要去拍个照,回车上时已经气喘吁吁了。
我们继续翻山越岭,经过最高的山海拔已达5200米。山上银装素裹,蔚为壮观,也异常寒冷。可惜当时我已全然昏睡,没有意识。起伏的胸膛证明我还有气息。队友后来开玩笑说,真怕你一睡不起啊,所以早早开车下山了。到了4000米以下的海拔,我才慢慢苏醒过来。
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想过自己会留在这片高原上,总有预感,自己会安全返家的。虽然路上遇到的危险不止这一次,但我坚信佛菩萨就在身边,一直加持着我。”
3山上有座庙

到了青海,寺庙非常多,也非常庄严。我们在山脚下,看到一处半山腰的寺庙,修建得金碧辉煌,忍不住要一探究竟。有一句话叫“望山跑死马”,还真是这样。开了半个小时,我们才看到寺庙的大门。

此时,两三个喇嘛站在一处空地交谈。我合掌过去跟他们问好“扎西德勒!”他们也立即回应“扎西德勒!”有一位懂汉语的年轻喇嘛问:“你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广东来。”就这样一问一答,我们开始了交流。之后,我得知他们修的是宁玛派的教法,我也持念莲花生大师的心咒啊。这下算找到了共同话题。后来,我提出能不能去大雄宝殿礼佛?一位六十来岁的喇嘛非常热忱,带领我前去。大雄宝殿是新修建的,里面的佛像刚雕塑完成,还有一层薄膜盖着。

我顾不上地上的灰尘,每尊佛像拜了三拜。许是见我礼敬佛像,年长的喇嘛又带我去参观了他们做功课的地方,我依然恭敬礼了佛像。
临走前,我们互加了微信。晚上,年长的喇嘛还跟我说,诵经回向给我们一行人了,希望我们吉祥平安。
为了感谢他的好意,我也转发了当今住世佛陀的圣迹,五明成就,以及世界各大教派法王、摄政王的认证等文章给这位喇嘛。希望能结下一个善缘,播撒正法的种子。
五省穿越游记(三):人生,也是不断别离的旅程
题记:谁,进入我们的生命;谁,又淡出我们的生活?说到底,都是一场场或长或短的缘分。
本篇文章紧接《五省穿越游记(一)(二)》。大家相聚时有多开心,离别时就有多伤感。这个旅程充满了美好和不舍,还带着一些生活的思考。
(一)先于他人表达善意
如何收获善意?你要先表达善意啊。
领队出发时就告诉我,他带了很多小礼品,准备送给路上偶遇的人。没想到准备得那么充分。我们遇到了护林员,放学路上行走的学生,背着小孩的牧牛爷爷,甚至是陌生的路人,领队上前寒暄一下,然后送上充电手电筒,或者是糖果。

天瓦蓝瓦蓝的,云好像静止了一般,雪山不动,它也不动。我们跟着青海玉树州的一个藏族人,到一处山谷里露营。虽说是山谷,海拔依然到了4500米左右。藏族大哥的车里有小孩,领队就再次开启了“糖果外交”。
五六份是藏族同胞挖虫草的季节。虫草一般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草甸、草坪上。到了时节,藏族同胞举家拉着帐篷和简易的生活物资到了山上安营扎寨,奋力挖虫草。本村的人在本村地盘上挖虫草,杜绝外来人。因为虫草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我们这时的闯入,可以说是不合时宜的,好在有糖果结缘啊。
领了糖果的小孩在小伙伴面前一炫耀,估计大家都心痒痒的。后来陆续十几个小孩跑了过来。领队让他们排好队,每人发了一盒糖果,外加一面国旗。
看着小朋友们飞奔在高原上,我们也深受触动。他们多么自在啊,无忧无虑。一点点的甜蜜,就能绽放出纯真的笑容!
领我们入山谷的大人,见孩子们领了那么多糖果和国旗,就回赠了3根虫草给我们。你看,就这样,善意与善意碰撞出了火花。
(二)无人区的突围
雪山下露营真的很冷啊,又干又冷!零下六度的5月,飘起了大雪,冻得人手指头和嘴唇都开裂了。
我们去探访澜沧江的源头,开到了车能行驶的尽头,那是一川冰河。在冰河的边缘挂着一排排冰棱,晶莹剔透。然后驱车勇闯可可西里无人区。
进入无人区前我们备了充足的水源、食物,还有拖车绳、脱困板、绞盘等各种救援设备。后来果真用上了。
这里的地貌太吓人了,散布着沼泽与沙漠,没有任何信号,连卫星电话都断断续续。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两次陷车,一次爆胎。方圆百公里,渺无人烟。可怕的是,我们迷路了,前路未知,只能原地暂歇。

风沙很大,但夜幕中的可可西里美得让人词穷。漫天星星点点,缀满天庭。那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的最美星空,没有之一。之后的多少个夜晚,我都在怀念那个冷得出奇的夜晚,呼吸声犹然在耳,可满天的星辉让这一切都褪色了。人只愿意记住,他(她)愿意记住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早饭都没吃,就早早出发了。无人机探路后,发现前面一大片沼泽地,没有当地乡导指路,再走下去,只会自寻死路。我们无奈原路返回。此时的车辙已然混乱,都分不清哪些是自己走过的,哪些是别人走过的。全靠几个主驾经验丰富,再加沉着冷静,下午四点多,我们才终于驶上了柏油路,重见天日!这时,只见所有的车身都包裹了一层厚厚的泥,连车牌都看不清了。人也又疲又饿,好在一路平安。
(三)跟自己和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一路走来,不可谓不惊险。当然也有放松的时候。
有一天,领队跟我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就像百灵鸟一样。
我惊呆了,身边的朋友说我声音很硬,而且不会说话呀!
他说,没有啊,声音很柔和。你的善良和真诚是一件 “软武器”,让人不自觉地就拆下了对抗的“防火墙”。
也许是旅途中很放松,声音也透着喜悦与柔和吧。第一次有人这样肯定我,鼓励我,当时我心里的灯都被点亮了,自信开始冒出了芽。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批评式教育,很少得到几分肯定。平时别人口中的我是这样的。
“你知不知道你说话带攻击性?”
“你怎么这么傻?”
“你为什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还要问?”
“你除了写文章有点优势,其他的真不怎么样!”
“你这样修行,是不会成就的!”
这些话语像针一样扎进了我心里,独处时,它们一句句翻滚出来,扎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这也是自己上了我执魔的当,被外境所迁。)
曾有个师兄说,我这是为你好,指出你为人处世的缺点,帮助你进步。谢谢你的“帮助”。可为什么要给别人的人生定义,或贴标签呢?毕竟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都在不断追求进步之中,谁敢说自己没有缺点?为什么要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呢?
我们都需要向内观照,反省自身吧。不然,没有百忍成钢,就出口成伤了。
指责不能改变人,慈悲才能感化人。如何把事理说明白,客观又不带负面情绪的表达,才是有效的表达。
接纳别人的不完美,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努力放下外在的执着,向内反观,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天,我算是跟自己和解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按照佛教的教戒努力进取,修正自己的身语意三业。
(四)除了诗和远方,人生的旅程依然在继续
一路上,我们被各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被寒风中跟随、守候我们三四个小时的小狗感动;被彝族大哥的热情款待温暖;被火锅店白族老板娘和汉族老板的爱情故事打动……还有被彼此间的关怀点亮。

出发前,我还在焦虑与忧伤中沉溺。但听到领队说,这次旅行有一定的危险,我却毅然决定要来。虽然我很轻微,但至少可以诵经持咒,回向给大家吧,跟佛菩萨祈求一切顺利。
抱着这个心念,鲜少出远门,也极其怕冷、怕痛的我,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旅途中,竟然不知不觉淡化了刻骨的执念,跟伙伴们吐露心声。
大家本是一群萍水相逢的人,虽同在一个城市,之前却陌生与疏离。近一月下来,我们穿过了广西、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五个省,走了近一万公里。大家在各种境遇里谈笑风生,竟惺惺相惜起来,互相交心了。
要分开时,我们充满了不舍和留恋,却豁达地安慰他人: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咱们回去再聚。毕竟除了诗和远方,人生的旅程依然在继续。
文/南风知我意
图片由作者提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