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音乐不是来自人间——我的音乐生涯

有一种音乐不是来自人间——我的音乐生涯

自小酷爱音乐的我,五岁学习钢琴,12岁考出业余十级,参加地市很多比赛,获奖也颇丰。初中三年级开始收学生,就有不错的收入,不时也带学员到各地区参加演出。生活也算风声水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自己轻松考入广西音乐学院。

因为自己钢琴弹奏技巧非常的优秀,加之也算对音乐的热爱和些许独到领悟,入校就被导师赏识,经常被引荐参加一些名演奏家的音乐会,像朗朗,李云迪等都去参加过。虽然当时就是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参与,但收获是颇丰的,能更深刻地领悟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李斯特等创作者呈现作品的心境,加深自己对创作者的理解,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也开阔了自己的认知,大大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虽不是大师级别,但也算是大师级别的助手。

多彩的本科四年匆匆而过,继续读研,面对着纷繁的音乐考研专业有好几个都特别喜欢,又有好几个特别好奇,算了,去面试一下就会懂了。 几次经历让我最终知道有一种音乐不是来自人间。

(1)

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宗教音乐面试,只说了两句话就把我辞了。

“咚咚咚”一开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位特别朴素,特别静的人,此人仿佛没有人间烟火气息,陈旧的衣服,长长的胡须,屋子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除了两个破旧的蒲团,一个陈旧书架上散乱的一些书以外,就是一张旧桌子,一个杯子,还有纸和笔,简直穿越到了古代,也可形容与世隔绝的感觉,在这纷繁的世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导师。缓过神来,热情的自我介绍和表达自己来面试的意图。老师好不容易开口说话了,“你到蒲团上坐着吧”。

这倒好,这一坐就是一上午,一句话也没说,坐着自己腰酸背痛腿还麻。心里莫名的嘀咕,这导师在考我什么,怎么一句话也不问,就让我干坐着。是不是把我忘了。我人来面试了,对他来说好像没人来一样的感觉,他该干什么干什么。不,难道是在考我的耐心,考我诚心,考我定力,反正这一上午胡思乱想,天马行空,也没摸着头绪。没考之前自己假设导师的问题怎么问,自己怎么答,明明白白的,真是左脑是水,右脑是面,清清楚楚。这一见到导师快好,被这一言不发搞得水和面就混一起成浆糊了。啥思路也没有,想说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片混乱,终于熬到中午了。

导师开口了“你走吧,你不适合学习宗教音乐。”

赶紧起来鞠个躬,跟导师告别了。这次面试自己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去仔细打听了一下,这宗教音乐导师的研究生,不是录取率低而是几年也难以考上一个。自知学识浅薄,到现在也没悟明白导师让坐了一上午为了什么,考我什么,发现我哪里不符合要求,到底什么标准才能收为学生。

虽然自己没有被录取,但不可否认宗教音乐一直是一个很神秘很崇高的音乐分支,也就是因为它太深邃,所以能够真正达到要求能够领悟的人很少很少。

(2)

最震撼人的交响乐—-一把二胡的演奏

因为优异的成绩,那年学校安排我去少数民族采风。真是跋山涉水来到了一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民族。与世隔绝形容绝对确切,没有人领路,都很难找到有这么个地方。一位老大爷98岁了,双目失明,听说有外界人来音乐采风,就坐在村头的石头上等我们。虽然双目失明了耳朵特别的灵敏,风吹草动都清晰明了。我们一到村头,老大爷就示意让我们停下,少数民族语言也听不懂。紧接着就给我们拉了一段二胡曲子。

短短的五分多钟的曲子,老大爷竟然拉出了交响乐的效果,真的可以用荡气回肠,山呼海啸,汹涌澎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把二胡怎么能拉出交响乐,因为这里山峦重叠,回音嘹亮,大爷拉出的曲子,经高低远近不同的山脉反射,二胡声各种不同层次的回声进入我们耳朵里的顺序不同,就像很多人在演奏的大型交响乐一样一样的,而且丝丝入扣,相得益彰,行云流水。能够把一把二胡控制得随心所欲,已世间少有,竟然能把大自然的天然造化控制在手掌之间,简直无敌了,简直不敢相信,真是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不是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我绝不会相信世间竟然还会有这么厉害的高人。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三维合一,只是在书本上在想象中才能看到人竟然真的存在。听到这个曲子,我已经醉了,浑身都软了,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 虽然身体是软的,但我听得出来老人表达的意思。这五分钟的曲子是老大爷在诉说这他的一生,开始时欢快的节奏是他儿时的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紧接着是他的翩翩少年的洒脱,后来他恋爱了,特幸福和奶奶过着柔情蜜意,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的生活,接着有了她们的孩子,一家人过着早出晚归,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温馨生活,急转直下的低沉悲痛和不舍,那应该是晚年突然奶奶离开了他,他哭瞎了双眼,从此自己过着思念的生活,已然心无着落。像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曲子的末尾明显能听出来他在找奶奶,他也知道奶奶在天堂等他,他在找寻和奶奶相见的路。

(3)

有一种音乐不是来自人间

那是去我邻居家,听说我是音乐学院的导师,就为我放了南无羌佛的曲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让我感受一下。真的惊雷般地震慑到我。

整个世界上绝对最高不可攀的曲子,没有更高,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和音符记录,只有一种莫名的加持。

为什么我敢这么确定形容呢,因为只有在你自己亲自听到后才会感知到,越懂音乐的人,越会感叹唱诵者南无羌佛的伟大和无与伦比。真的只能这么形容。

我们音乐人本能地有听音乐在脑海里记谱子的习惯,但这曲子根本无法记录。原因在于曲子的形成,其频率的变化细微到把一个音符分成了无数个更小的音符丝丝相扣串联起来。真的根本无法记录。

也可以很确定地说能够唱这个曲子的人绝对不是凡人。即使是音乐歌唱天才穷其一生的训练也根本就把握不住这微妙的变化,而且声音既不是从喉腔里发出来的,也不是胸腔,也不是腹腔,也不知道从哪里发出的。

此番真的打开了我的认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圣人存在。而且是真真实实的就呈现在面前。我一定要向南无羌佛佛祖好好学习。真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END——

撰稿:行茶

编辑:萨依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