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财富、福报之间的真相!

有人会问说:钱能买命吗?

答曰:钱不能买命,贫富不均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常态。

当金钱成为一种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和尺度,贫富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在所难免。
可问题是,穷人不会因为憎恨和妒忌富人而使处境有所改观,反而会雪上加霜。

世上有长命百岁之人,也有出生即殁的众生。寿数与金钱无关,只与福报相连。

这是一个有关贫富和福报的问题,千百年来不断被质疑、探索却很少有人能找到答案。

事实上,很多以为,一个人只要身心健康便能长寿,享尽福禄,因此,养生之道便大行其道。然而,当我们掌握了很多精妙绝伦的养生方法以避开死亡之际,最后发现我们其实也难以避开死亡。

虽说死亡与健康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但与心性善良者相比要逊色得多。心性善良者不悲不苦、不急不燥、不忧不喜、不争不怒,在那些长寿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长寿者多无病无灾。

不得不说,长寿是一种福报,无病无灾是一种福报,与金钱的富有相比,无病无灾已经体现了上天对善者的仁慈。当然,现在的人大多善于用钱买命,比如,肝脏坏了花钱换肝,心脏坏了可以花钱换心,处处可以闻到一股“有钱就是一切的味道”。

因而,很多人便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然而,是否想过:生病是一种福报亏空的迹象,能治愈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给我们机会改恶从善。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一般会活得自在些。

若一味地认为“吃五谷杂粮的人哪儿不生病的”,那可能已经走入歧途了。曾经有一个案例:说一富豪为尽孝道,将罹患癌症的母亲送至北京最昂贵的医院、找了最好的专家、用了最好的药物、住在最豪华的病房里治疗,据说短短一个月便斥资三千多万,且花上百万请高僧诵经祈福。不料,花这么多钱也买不了命,等法事结束以后,她母亲也撒手归西。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性。

另外也有一个案例:一位阴德厚重、福德充满的朋友曾三次在惨烈车祸中幸免于难,与死神擦肩而过、毫发未伤,为人称道。而在同一起车祸中,一富豪之子却未能幸免。

虽说“意外和明天不知谁先到来”,但福德厚重之人自然不必有所顾虑。与人间相比,阴曹地府要公平公正得多。修行的好坏只与自身有关,即使不为人晓,功德也不会被上天磨灭。

其实,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念,以为不顺的时候去庙里拜拜,烧烧香、磕磕头就好了,以为这便是修行,那我们可能误解了修行。修是为了避免心生邪念,行是勉励济度众生。烧香磕头是信仰的表达,去恶从善是修行的开始。只不过,很多人将重心放在信仰的表达上,而忽略了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修行再好的人也无法出离生死。重生恶死并非可以不死,而是淡化对死亡的恐惧,像庄子一样齐同生死,然后不被生死观念束缚。而克服这种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活在众生心中,像佛菩萨一样可以不生不灭。佛菩萨不必标明自己的功德,却能被人们叩拜和需求,因此,佛菩萨不会死亡或被毁灭。

就此而言,一个人寿数的多少是由福德决定的,世间的财富不可能左右寿命。换句话说,一个人不会因为富有而长寿,也不会因为贫困而夭亡,皆因福报使然,福尽而寿终。
福不足者,或报之以贫,或报之以病,或报之以死,非人力可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